差役是古代役法的一种,军户、民户、匠户三大类,分别服兵役、徭役、工役,差役即为徭役[10]的一种。
差役是按丁田或丁粮轮差,均徭则是以丁为主,服务于官府内的经常性差事,均瑶又分力差与银差,力差多由富户应役,名目多为皂隶、狱卒、门子、马伕、驿馆夫,由应役人亲身应役(明后期准自募人代役),银差多为贫户应役缴纳,以平衡负担,名目为岁贡、马匹、草料、工食、材薪、膳夫折价,加上里甲差役的民壮、巡警防火的总甲,构成整个明代衙门主要的工作,及人员的工食费用。
清代因摊丁入亩,已经将徭役部分折银收入赋中,原是该是地方经费及劳动支出,变成中央税收不说,但仍仅发工食费,造成此部分人员资质低下,靠常例、规费生活,与明代有很大的不同,并不能单纯说是差役就是贱民,每个朝代有很大不同。
缉事番役
编辑
梁章钜《称谓录·隶》引《说铃续》:“缉事番役,在唐称为不良人,有不良帅主之,即汉之大谁何也。” [11] 元代属礼部拱卫司衙门。明代由锦衣卫衙门指挥,拨给东厂。[12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