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胡氏“体卦主爻”说,《彖传》所言不过两方面内容。一方面讲卦之体。卦之体原本就是乾坤。坎离巽兑艮震六子也是由乾坤所生。贲卦卦之体上为坤,下为乾。乾坤二体是静态的。上下往来之刚柔二用是动用的。二用是一卦之主爻。一卦之成,皆由乾坤二用一交而始,非乾九之用于坤,则坤六之用于乾,然后有三男三女之分。故六子之体皆具乾坤之体,而或多或少或上或中或下则各不相同,因其多寡而别其动静,明其体用。如三爻之中两阴一阳,则以两阴为静体,而以一阳为动用之爻。就是说,坤本三阴,今复有此一阳自外来而交之,因得变成此体,则自外来交之一爻,是动而善迁的有用之爻,因遂得为此一卦之主爻。故《彖传》每有上下往来内外终始之说,皆是说初成卦之时乾坤摩荡之妙,要读《易》者知观象之法而用以审择主爻者也。为卦变说者都不知乾坤二用六子之体全是乾坤之交
流,纷纷创为卦变说。自从有了卦变说,《彖传》便成为难以理解的了。
按照胡氏“体卦主爻”说解释《彖传》,则文通字顺。
贲卦上体本为坤,下体本为乾。两个动爻或柔或刚,上下交错,上体坤成为艮,下体乾成为离。《彖传》讲“柔来而文刚”,谓下体离的柔爻六二。六二自外来,自太极来,不是说自上体来。“文刚”之刚是初九与九三。“分刚上而文柔”,“分”谓分乾体为二。“刚上”之刚谓上九。“文柔”之柔谓六四、六五。“分刚上而文柔”,谓良之上九一阳,自乾用分出,文饰坤迷之体,使之光明也。
“柔来而文刚”谓离六二之柔,是下卦之主。“分刚上而文柔”谓艮之上九,是上卦之主。下体离明烛物,动无不善,故亨。上体是艮止,则内有知慧,而外不能行,故小利有攸往。此下王弼注添“刚柔交错”四字。既言“刚柔交错”,便有了“天文”的意义。因为“刚柔交错”其实说的是日月交替运转,天行不息。
“文明以止,人文也”。离谓文明,艮谓止。表现在人与人之间能够保持彬彬有礼的关系和尊卑截然的名分,所以叫“人文也”。“观乎天文以察时变”。时变谓春夏秋冬四时之变化。
“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”。化是说发生质的变化,旧事变成了新事。成是说人世间的事情,时间既久,便成习俗。离为火,故有化象;艮为止,故有成象。观察卦中人文的意思,可用以化成天下,使全天下都常变常新,日久成俗。
《象》曰:山下有火,贲。君子以明庶政,无敢折狱。
《周易》“大象”共有噬嗑、丰、旅、贲四卦论及用刑问题。前两卦以火雷雷火交互为体,讲用刑强调威与明两个方面。后两卦以火山山火交互为体,讲用刑强调明与慎两个方面。旅卦火在山上,是止而明的意思。慎而明,则办案及时,判决及时,不留狱。
贲卦火在山下,明在内,止在外,明而止,则办案、判决都要谨慎,不得草率从事,亦即无敢折狱。折狱以得情实为要,而贲卦讲文饰,恰好与折狱的要求相反,所以孔子学了贲卦告诫人们说“无敢折狱”,治狱务必去文饰而求情实。一切舞文弄法,深文刻核,文致锻炼的作法,都应在反对之列。
初九,贲其趾,舍车而徒。
贲卦是讲文饰的,但卦中六爻情况有所不同。内卦三爻“柔来而文刚”,刚已经够了,主要是如何加柔的问题。外卦三爻“刚上而文柔”,柔足刚不足,所以重在刚。
初九贲其趾,六二贲其须,九三贲如濡如,都重在柔,而初九由于处在贲之始初之时,贲的程度最轻。趾在人体的最下部,功能是走路。“贲其趾”,文饰表现在趾上,说明刚刚开始贲。“舍车而徒”,不乘车而徒步走,这在趾之行路这一点说来,贲的程度太轻了,几乎达到素而无文的程度。初九与六四正应而互贲,初九讲“舍车”,六四讲“白马”,意义相近。初九居一卦之下,其下无所乘,故云“舍车”。六四处上体之初,其下有所乘,故云“白马”。
《象》曰:舍车而徒,义弗乘也。
舍车不乘而徒步走,不是故作清高的一类,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理性表现。人家以乘车为贲,我独以徒步为贲。
六二,贲其须。
须,其实就是胡子。胡子对于人说来,主要的用处是文饰脸面,使脸面美观。它不能自立,必须附丽于颐上。倘无颐存在,须亦无从立足,正所谓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”。
六二无应爻而与九三相比,九三亦无应爻而与六二相比,相比则相贲。六二纯阴,是贲卦之主爻,贲卦的基本含义从这一爻能够看出来:文当从质,文饰其质,文不能变其质;文之动止全由其所附之质决定。须与颐的关系恰像文与质的关系。
六二与九三相贲,六二是纯柔,柔为文;九三是纯刚,刚为质。六二与九三的关系是文与质的关系,六二随九三之动而动,随九三之止而止。所以爻辞曰“贲其须”。六二“贲其须”,其贲的程度亦即文饰的程度大于初九“贲其趾”。初九几乎以素为贲,六二则以贲为贲了。胡子尽管要依附于颐,但是它长在颐上,毕竟是真正的文饰之物了。
《象》曰:贲其须,与上兴也。
自上是九三。兴是兴起,动作。六二依附于它的上爻九三,恰似须依附于颐一样,颐动须动,颐止须止。所谓“贲其须”,实际上是说文是受质制约的,事物的善恶美丑决定于它的质,不决定于它的文,它的外在形式。
未完待续……
本文选自金景芳、吕绍纲合编的《周易全解》,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,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。
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:这有小说、散文、诗词,还有历史典故,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。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,拒绝网络爽文“小说”!
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!关注本号,一起来读书养性、终身学习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