↓ 文末彩蛋预警 ↓
印度的饮酒历史悠久,可追溯到吠陀时代(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700年)。如今,印度人的日常饮品大致分为三类:进口酒、印度特制版进口酒(Indian-made foreign liquor)和印度特色酒。最后一种也被称为Country liquor或desidaaru,意为本土乡村酒。
印度威士忌本土销量非常之高
前两类中,大部分烈酒主要是威士忌。印度对威士忌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,甚至宪法和地方对酒的态度也不一致。早期,印度的威士忌多用发酵的糖蜜(molasses)和少量麦芽蒸馏而成,口感粘稠且甜。这种“印度特制版”的威士忌,至今仍是大部分印度人所熟知的威士忌。这种应该被归类为朗姆酒的威士忌在出口欧洲时,甚至被禁止标注为Whisky。
而第三种印度人自己的酒或许更能代表印度特色。这些本土乡村酒因地制宜,以当地农产品发酵蒸馏,各自酿出极具地方特色的烈酒。虽然往往迫于印度酿酒业落后的法律等原因而难以走向更大得市场,但几乎每样在各邦都很受欢迎。
印度著名的旅游胜地果阿邦依山傍海,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。当地生产的著名烈酒——芬尼酒(Feni),酒精度数常在42%至45%之间。芬尼酒主要用腰果梨或椰树的汁液酿制而成,腰果Feni在2009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(GI),并受法律保护。
Feni名字的来源取自梵语phena,意为泡沫,取自Feni倒入杯中时产生的气泡。虽然仅有腰果Feni拥有GI,但大家普遍认为,早在400年前葡萄牙人带来腰果树之前,果阿人民就已经酿造出了椰子Feni。
两种不同Feni各有优劣,腰果Feni受限于产出腰果梨的季节,价格往往随季节波动,产量不均,腰果梨营养成分和糖度高,也易腐烂;虽然果阿邦位于印度西海岸随处可见繁茂的椰树林,椰子Feni酿造成本极低,但收集椰树汁液的过程又太过繁琐,导致如今椰子Feni的产量也仍旧不高,几乎只能供应果阿南部的当地市场。
用于酿造腰果Feni的腰果梨
腰果Feni的制作过程十分简单,将熟透掉落在地上的腰果梨去籽压碎取汁液,装入一个大陶罐中埋在地下发酵数日,再进行多次蒸馏(大部分是两次)。其中非常有趣也非常印度的是,这个压碎的过程在过去常常采用脚踩,为什么?因为穿鞋会打滑(笑
用脚榨取腰果梨的汁液
腰果Feni同其他烈酒一样可以直接饮用或加冰,同样也可以用作调酒,常见的喝法是混合可乐、汤力水、柠檬水等等软饮,同时Feni也被应用于烹饪中,经典的Vindaloo咖喱中就含有Feni。
在印度东北部的许多地方,当地人使用几乎相同的方法,以大米(尤其是糯米)为基础酿造米酒。印度人采用米粉、草药和野生植物的根叶制作一种称为“发酵饼”(starter cake)的发酵剂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定的配方,这些配方通常是代代相传的秘密,并以各自部落的名字命名。
曼尼普尔邦的Atingba米酒
在曼尼普尔邦,梅特人(Meiteis)使用当地的糯米和名为“hamei”的发酵饼酿制Atingba米酒。发酵饼通常由菠萝、百香果、几种香料药草以及去年的发酵饼混合制成。每年制成的发酵饼晒干后可以储存至下一年。制作Atingba时,将发酵饼混入熟透温热的糯米中,一起放进陶罐发酵数日,最后将发酵物蒸馏,得到淡黄色的米酒。曼尼普尔邦还有一种名为Sekmai yu的米酒,口感似伏特加般顺滑,而风味又像是日本清酒。
那加兰邦的Zutho
在那加兰邦(Nagaland),Angami部落制作的米酒叫做Zutho。这种米酒使用的发酵饼通常由带壳大米制成,但在糯米贫瘠时期也可以用小米或红米替代。Zutho发酵完成后,会兑水并通过竹网过滤,然后即可直接饮用。其风味酸甜,带有轻微的果香,据说当地的Angamis人常在农地里干活时携带Zutho以补充能量。这种米酒还可以加入姜和辣椒等香料一起饮用,增添风味。
梅加拉亚邦的Chubitchi
偏西部的梅加拉亚邦(Meghalaya)的Garo部落信奉太阳神(Saljong),他们酿造的米酒Chubitchi常用于在节日、婚礼、葬礼期间供奉给太阳神,同时也当作日常饮食的主食食用。
Garos人用一种十分香甜的名为Menil的糯米品种酿酒,同时用三种重要的药草制成发酵饼,分别是achetra的叶子,samaki的叶子和根以及fern sarath的叶子。他们认为achetra的叶子有类似阿司匹林的止痛效果,所以这种米酒也具有相应的药性,正与其他部落冥冥联系。
印度东北部各个邦都拥有独特的酿酒智慧,各地使用的发酵饼配料千奇百怪,这些以米酒为基础的酒精饮品深深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中。几个世纪以来,这些米酒的制作方法几乎未曾改变,秘方代代相传,至今依然保持传统。
现代研究对这些传统米酒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探讨,包括分析各地不同米酒中所蕴含的微生物以及它们的营养价值,同时也记录了数十种米酒的详细酿造方法。
关于印度东北部米基酒类的研究论文
Mahua树生长在印度中部和东部平原,是一种热带树木,拥有三千年的历史,被当地部落尊奉为“生命之树”。部落居民利用Mahua树的花、果实、种子和树叶制作各种物品,如食物、饲料、燃料和碗盘。Mahua树的果实还可提炼成食用油,因此其经济价值极高。
在众多用途中,最著名的莫过于用Mahua花酿成的Mahua酒。这种酒是印度最知名的本地酒之一,每年90%的Mahua花都用于酿酒。然而,在英国殖民时期,殖民政府将其视为危险的药物,制定法律禁止酿酒,并限制土著部落收集和储存Mahua植物。这些禁令实际上是为了控制市场,确保印度从欧洲进口酒水以赚取军费。
印度独立之后,Mahua仿佛被遗忘般仍受法律限制,加上印度政府对酒精的抵制,直到前些年针对Mahua的法案才被修改,Mahua酒如今背负着走向世界的使命,正在慢慢回归市场。
一种用椰子树、棕榈树或椰枣树取其汁液蒸馏制成的酒,由于这两种树在热带的广泛分布,这种酒在非洲、加勒比海、南美洲、东南亚等各个地区都很常见,只是各自叫法不同。
比如在我们今天所谈的印度,它叫toddy,而在尼日利亚,它叫Palm wine或者Emu/Matango,刚果人叫它nsámbá,突尼斯叫做lagmi等等,它们有很多极其相似的共性,比如常常加入草药被当做药用、都用于各种庆典仪式。可以说全球的热带地区有数不清的棕榈酒,大多都因为保质期问题难以走出当地,若是旅游途中有幸遇见,一定要尝试一下。
Plam Wine
在印度锡金(Sikkim),有一种类似米酒的酒精饮料叫做Chang(也称为Tongba)。制作过程中,小米的种子被煮沸数小时以去壳,之后再煮沸一次,然后放在干净的竹篮中冷却。接着,将名为Murcha的发酵饼混入熟透的小米中,在陶瓷锅内发酵。锡金人通常用竹吸管过滤,直接从竹杯中饮用Chang。
在尼泊尔、西藏等地,这种酒被称为Chhaang。不同地区的制作方法略有不同:尼泊尔珠峰附近的Chhaang使用热水浸泡发酵大麦,然后用木吸管从大锅中饮用;尼泊尔东部的林布人也称之为Tongba,制作方式与锡金相似;在巴尔蒂斯坦(Baltistan),人们会在Chhaang中加入生姜和乌头(一种草药),以增强风味。Chhaang可以冷热饮用,口感类似于日本清酒,带有轻微气泡和偶尔的浑浊物(如米或谷物残留),味道酸甜可口。因为其美味和独特性,酒精度数并不是主要关注点,大家可以整天享用。
这些印度的本土特色酒,不仅仅是饮品,更是丰富文化和历史的载体。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今天,传统酒饮无疑正在走向衰落,更需要被爱酒之人看见和品尝。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一杯酒,触摸到每个地区的文化脉动和历史沉淀。
风土与文化赋予了每种饮品独特的个性。在世界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,酒的世界同样需要这种多样性的丰富。也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知道的中国本地酒饮和独特饮酒文化。下次,我们将深入聊聊中国的特产名酒。
往期回顾
WhiskyENJOY享威
新锐创意酒类文化媒体
北京威士忌节WHISKY+主办方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